赵磊:我为什么同情主流经济学家?
- 编辑:5moban.com - 18吞併之後會發生什麼? 一切與2014年非常不一樣。
一九六四年,亞美尼亞更進一步開發出使用半導體的電腦。亞美尼亞國內人口不到三百萬,所以在國外的亞美尼亞人達國內的兩倍以上。
其中二○○四年進駐的新思科技(Synopsys)格外受到注目。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自建國以來就水火不容。首都葉里溫繼承了冷戰的遺產,擁有強大的半導體產業基礎,現在至少有一家半導體工廠仍然在進行生產。文:太田泰彦 【祕境高加索的矽山】 鮮為人知的IT國家 夾在黑海與裏海之間的高加索地區,聚集了五十種以上不同語言、文化、宗教的民族,堪稱「地球上民族最多樣化的區域」。這是蘇聯為了對抗美國IBM,推動亞美尼亞研究所進行研究的成果。
亞美尼亞的異鄉人雖然已融入歐美社會,但在心理上,亞美尼亞對他們而言並非遙遠的國度。構成亞美尼亞IT產業的多數企業,都是從國外來這裡設廠的電子設備、半導體廠商。公視報導,截至中央地調所去年出版的最新「台灣活動斷層分布圖」,尚不見中央山脈斷層的標示。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劉庭莉報導17、18日台東關山及池上分別發生芮氏規模6.4、6.8的有感地震,深度僅約7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最大震度達到6強,是今年目前最大的地震,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一級開設,花東地區災情仍在陸續修復中。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台大地質系退休教授陳文山則認為,中央山脈斷層是這十幾年來才掌握的斷層,目前推估長度從花蓮到恆春半島,約300公里長。中央氣象局今(19日)對外說明,本次地震發生的原因不會歸類在一個尚未被證實存在的中央山脈斷層上。
陳國昌說,目前並沒有實際的證據顯示中央山脈斷層存在,仍是一個尚待科學實際證實的區域,也不會將本次地震發生的原因歸類在中央山脈斷層上。台灣東部地震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吳瑋哲則提出不同看法,兩起地震同屬中央山脈斷層系統,17日為較大的前震,18日才是主震,但目前都還只是初步判斷,實際情形仍須進行更深的研究。
過去因為深埋地底的關係一直找不到,是近十幾年來這個斷層開始出現地震,才慢慢了解它的存在。吳瑋哲指出,地調所現在的研究受限於「活動斷層」的定義,只關注破裂到地表的活動斷層,而這次地震便凸顯出調查地底下「孕震帶」的重要性。Photo Credit: 花蓮縣政府918強震後,縣府對倒塌樓房進行拆除作業然而地調所研究人員不足,且地震測報在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單位不同不好合作。吳瑋哲也有提到,地調所及氣象局缺乏資訊整合,應加強合作,或成立統整災害研究部門,統一作業。
此外,學者更提醒了國內地質研究人才「斷層」的隱憂。汪中和則說,地調所雖然有在推動活斷層相關研究,但仍有許多未發現的活斷層存在於居住環境中,相關研究需要持續加強。」李錫堤坦言,台灣對於斷層的地質研究調查經費少,加上缺乏年輕一輩傳承,進步緩慢,已經形成「斷層」。本文經環境資訊中心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延伸閱讀 為什麼有人覺得地震學沒那麼「科學」?從地震規模看科學本質 地震來了怎麼辦?緊急避難包要注意4件事,消防署建議裡面要有這6種東西 【圖表】「我是國家級邊緣人?」圖解地震警報系統,讓你一次看懂為什麼有人沒收到警報【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
但19日上午氣象局的對外說明記者會上,地震中心主任陳國昌解釋,由於地調所並沒有發現這個地區有錯裂或錯動的活動發生,因此沒有將中央山脈大斷層列為活動斷層之一。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李錫堤指出,地調所及氣象局在地震方面應合作,甚至最好能合併作業,將地震測報移入地調所業務範圍。然而學者指出,中央地調所過去只關注破裂到地表的活動斷層,這次地震凸顯出地底下「孕震帶」的重要性,中央山脈斷層的存在正慢慢為世人了解。
「台灣唯一挖斷層的兩人就是我跟陳文山,但我們已經退休了。台灣唯一挖斷層的兩個人,國內地震學者也幾乎「斷層」李錫堤還提到,台灣相較於日本對斷層的掌握仍不足,日本針對國內每條斷層都有進行開挖、定年,了解斷層在歷史上的錯動情形、次數,因此能預測未來30年斷層錯動的機率。政府也應輔導活斷層上的居民遷離,避免災害的發生。缺乏對「孕震帶」調查 學者指:地震研究不該分屬兩部門地震主要成因為斷層錯動,李錫堤認為,雖然清楚災害就發生在斷層處,但現階段對於斷層的研究仍有不足。經濟部地質調查所公布的斷層只涵蓋部分,還有未確認的、未露出地表的、外海、沿岸等斷層尚未進行調查。不過,開挖斷層成本太高,一條就高達上億,以台灣財政狀況可能無法支持
不過在上世紀90年代,曾存在過俄羅斯加入北約的選項。在烏克蘭戰爭問題上,對俄羅斯表示支持或理解的人士提出的論據稱,北約不斷東擴造成俄羅斯認為自己的勢力範圍受到侵犯,普亭入侵烏克蘭是一種「反擊」的舉動,目的是讓俄羅斯恢復昔日蘇聯帝國的部分疆域,並證明俄羅斯不是一個會被西方輕易嚇倒的弱國。
」在這一週日(18日)播出的採訪中,這位1993年到2001年間在任的美國總統說:「今天,我比那時更加確信,我們做了正確的事。不少前華約國家以及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都成為了北約成員。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目前北約成員國已增加到30個。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德新社、CNN、Politico) 柯林頓(Bill Clinton,港譯「克林頓」)日前在接受美國有限廣播電視網(CNN)採訪時說:「我想,我們是在正確的時刻做了正確的事。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本文經《德國之聲》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駁斥「北約東擴威脅論」(上):如果北約不會主動進攻,那俄羅斯在害怕什麼? 駁斥「北約東擴威脅論」(下):與古巴導彈危機中的美國對比,更顯俄羅斯蠻橫粗暴 北約的失誤不在於東擴,而是沒有重視俄羅斯自認遭受背叛的感受 北約東擴:對烏克蘭的處境感同身受,芬蘭與瑞典放棄中立政策的心路歷程 俄烏戰爭催生「烏克蘭民族」共同體,普亭逐漸失去對「前蘇聯五大板塊」影響力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柯林頓也在採訪中說,當時,他不僅曾向俄羅斯提出讓該國獲得北約特別夥伴的身份,而且還表示俄羅斯日後有機會成為北約正式成員國。
在他任期內,捷克、匈牙利和波蘭首先於1999年加入北約。不久前,長期保持中立地位的北歐國家瑞典和芬蘭已正式提出申請加入北約。
如果我們當時沒有這樣做,這場危機可能爆發得更早。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
我說我們應該一同來應對。2004年的第二輪東擴中,又加入了波羅的海三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斯洛伐克和斯洛維尼亞。
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柯林頓對記者說:「我當時的論點是,未來世界面臨的最大安全威脅來自非政府力量,或擁有生化武器和核材料、並可能將其出售給恐怖組織的專制國家。」 柯林頓1992年當選總統時,正值蘇聯解體後不久。對這一種說法,歷史學界有不同的觀點看法
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柯林頓1992年當選總統時,正值蘇聯解體後不久。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德新社、CNN、Politico) 柯林頓(Bill Clinton,港譯「克林頓」)日前在接受美國有限廣播電視網(CNN)採訪時說:「我想,我們是在正確的時刻做了正確的事。不久前,長期保持中立地位的北歐國家瑞典和芬蘭已正式提出申請加入北約。
我說我們應該一同來應對。對這一種說法,歷史學界有不同的觀點看法。